交汇点讯 “喂,张老板,昨天你下的1000公斤韭菜,我刚才已经发货了。另外,你看是不是每斤加点价,你再不补贴一点,我可要亏本啦!”5月22日清晨,朱在勇在和扬州一家蔬菜批发市场的老板洽谈韭菜销售事宜。朱在勇所在的仪征新城镇三茅村有200个大棚都种了韭菜,韭菜价格直接决定了合作社的收益,朱在勇在这个环节上一点不敢马虎,特别是前不久他刚当选为“仪征市劳模”,对村里这个富民工程项目更是要精心呵护。
今年43岁的朱在勇曾是一名优秀士兵。1997年底,他退伍返乡。人生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当兵的经历让朱在勇不甘心虚度时光。他会驾驶,于是买了台货车,先跑起了运输。在跑运输过程中,他了解到塑料造粒行情不错,于是又筹钱办起了塑料厂。然而,苍天弄人,一场生产意外让朱在勇再次回到起点,前面的积累全部付诸东流。但朱在勇没被失败吓倒,他从战友那边得到信息,当时中药材行情不错,所以他果断出手,举债在村里短期承包了100亩荒废土地,种起了中药材。然而,这次成功还是没有光顾,一季下来除去各种费用,中草药项目不亏不赚,朱在勇等于白忙。
几次创业虽然都不算成功,但朱在勇勤劳憨直的人品和活络的人脉关系都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几年前,朱在勇当选了三茅村的党支部书记。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朱在勇站在村支书的平台上,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三茅村所在的新城镇随着很多工厂落户,菜地越来越少,而蔬菜的需求却越来越大。单个农户投资大棚承受力有限,蔬菜虽然好卖,但当地蔬菜供应量跟不上。
“这不是个好机会吗?”多次创业的经验让朱在勇喜在心里,但这次他吸取教训,先自己尝试干。他将自己承包的荒地用来种大棚蔬菜,而且专门种市场需求量大的韭菜。每天,朱在勇出产的韭菜可以达好几万斤,不单卖给本地,还远销镇江、扬州等地农贸市场。渐渐,朱在勇在韭菜价格方面还有了一定的话语权。看到市场逐渐成熟,朱在勇趁势而上,开始引导三茅村村民投入大棚蔬菜的种植。朱在勇的成功村民们看在眼里,不需要宣传鼓动,大伙儿都主动来找他学起了“种菜经”。
一个以朱在勇牵头,村民参与的三茅蔬菜合作社很快应运而生,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三茅村的蔬菜种植大棚竟逐渐发展到了目前的298个,这里产出的大棚蔬菜远销周边城市各大农贸市场。三茅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韭菜村”,去年还实现了整体脱贫,甩掉了扬州市经济薄弱村的“穷帽子”。为此,去年朱在勇被扬州市委表彰为“扬州市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好书记”,被村民们尊称为“脱贫书记”。
在村民面前,朱在勇从不避讳自己有很多创业失败的经历,他常常跟人笑言:“我这人是爱折腾自己,但在村支书这个岗位上,不折腾自己,哪能让村民少受折腾呢?”
通讯员 育洋 亚威 晓明 交汇点记者 张晨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