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12月23日,国家文化部面食类非遗项目管理人员和传承人群研修研习班在扬州大学开班授课。来自江浙沪地区的36名面食非遗传承人以学员身份重新走进校园,切磋技艺,共商传承良策。
此次研修班的主题是面食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36名学员都是江浙沪地区国家级非遗餐饮企业和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传承人。其中有上海烹饪协会副会长、特一级面点师葛贤萼,扬州富春茶点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永珍,扬州冶春茶点传承人陈恩德,绍兴烹饪师协会会长陈功年,浙江五芳斋研发主管梁涛等。
交汇点记者了解到,本次面食类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的具体项目,涉及西施团圆饼、龙游发糕、常山麦香饼、黄山烧饼、松针蟹黄汤包、苏式糕点等多项传统手艺。在14天的研修期间,学员们将接受理论、专业基础、设计、鉴赏、技艺交流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培训,还会走进冶春包子流水线工厂、常州双桂坊、南京马祥兴、绿柳居等老字号企业,了解现代化的白案工艺。通过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传承人的传承能力和水平,提升传承人结合现代工艺创新的水平,从而促进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研习班承办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周晓燕院长表示,希望传承人通过现场制作、学员技艺交流等多样的形式,学习传承、创新与最新的管理技术,从而实现饮食艺术与生活、创作与设计、作品与品牌相结合的目的,促进传统饮食更加广泛的走进现代大众生活。
交汇点记者 张晨 通讯员 贺新星
编辑: 李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