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有不少人在割马兰头
市民采摘的马兰头
昨日中午,扬州一市民来电称,施桥滨江花园一居民吃了一顿马兰头后,竟浑身发痒不舒服,原是过敏所致。天气转暖又逢周末,记者昨探访发现,江边等不少地方已有人采摘野菜,野菜虽美,尝鲜还得当心。
郁闷吃了一顿马兰头竟过敏
“就吃了一顿,竟浑身发痒。”昨日中午,租住在施桥滨江花园的朱先生说,一位老乡吃了一顿马兰头后,竟浑身不舒服。
朱先生表示,天气转暖,他看到不少人去野外挖野菜,也跟着去挖,割了不少马兰头回来,自己留了一些,剩下的就给了老乡郑女士。
“我吃了没啥事,她吃后没多久就说不舒服。”朱先生说,郑女士在减肥,马兰头用开水烫了一下凉拌吃的,也没吃其他主食。
昨日,记者联系上郑女士。她称,一开始还以为天暖自己衣服穿多了不舒服,后来看到脖子附近的红点,才意识到不对劲。
“医生说过敏了,问我去了哪里吃了什么。”郑女士说,听说她吃了凉拌马兰头,就告诉她不要再吃了,并开了一些抗过敏的药,还好过敏症状不算严重。
探访已有不少人在采摘野菜
昨日,记者从市区部分医院急诊了解到,每年野菜上市时,都有不少因吃马兰头等野菜而过敏的市民。
查询中记者发现,本报也报道过不少因吃野菜导致严重过敏的病例,如2016年,东区一女子吃了一顿灰灰菜后,脸部过敏肿大,险些毁容。
尽管每年都有人因吃野菜过敏,但踏青采摘野菜的市民仍不少。昨日,记者前往李典等江边探访发现,野外江滩、田地等处已有不少人在采摘野菜。除了江边,扬子津生态公园、蜀冈生态公园等地,也能见到踏青挖野菜的市民,不少市民趁着周末带着孩子一起挖。
“就挖一些尝尝鲜,每年就吃这一季。”挖了不少荠菜的程先生说,野菜吃起来苦味重一些,但比种植的要鲜要香,他挖回去准备包包子吃。
提醒挖野菜要防被伤被咬
“野菜虽好吃,除了防范过敏,还要防范其他意外。”昨日,市区武警医院急诊科胡医生提醒,去陌生田间荒野采摘野菜,一不注意就容易被伤到咬到。
胡医生表示,过敏是较为常见的意外,吃完野菜长时间晒太阳也可能导致过敏,等天气再暖和一些,一些过敏人群还要防范花粉过敏。
“田间野外逛一圈,不舒服了要当心。”胡医生提醒,当出现发痒、浮肿、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弄清过敏源,及时进行脱敏治疗。过敏严重的话,一旦拖延时间较久,可能会导致肝肾功能的损害。
出门挖野菜前,一些过敏人群可事先服用抗过敏药物,适当预防一下。另外,天暖万物复苏,还要提防蜱虫、蛇等咬伤。
另外,吃野菜也有讲究,不是人人都可以食用,有的是野菜本身含过敏物质导致人体过敏,有的则可能是食用者身体素质所致。不管怎样,食用野菜时一定要注意将其彻底清洗,患有胃溃疡、胃炎、慢性腹泻等疾病的人和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不要食用野菜。
除了防止被咬过敏外,一些陌生的野外,也可能暗藏“凶器”。如去年3月初,一市民到甘泉一处空地挖野菜,谁知竟踩上一根铁制钉耙头,被一根铁钉硬生生地戳穿了脚掌。
【教你辨认】
哪些野菜不能吃?
“这个季节,适当吃一些野菜,还是有利健康的,即使不过敏,也不提倡多吃。”胡医生表示,如马兰头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荠菜有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等,适当尝尝鲜,还是可以的。
相对于吃野菜引起不适和过敏,胡医生更担心的是,很多市民认不清野菜,误挖一些有毒的野菜吃引起中毒。
那么,在扬州地区,有哪些野菜会引起人中毒?昨天,胡医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有毒野菜的特征等,提醒市民要注意:
狼毒草:又名断肠草。根浅色黄,有甜味。叶片呈线形,花黄色或白色,也有紫色。全棵有毒,根部的毒性最大。
老公银:根在幼苗时为灰色,长大后为浅黄色,像胡萝卜,因此又叫野胡萝卜。幼苗茎发红,无臭味,长大后臭味很大。叶和根都有剧毒。
苍耳子:生长在田间、路旁和洼地。三四月份长出小苗,幼苗像黄豆芽,向阳的地方又像向日葵苗;全棵有毒,幼芽及种子的毒性最大,吃后可造成死亡。
毒芹: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叶像芹菜叶,全棵有臭味、有毒,花的毒性最大。
毒蘑菇:其种类很多。生长在腐烂的物品,形状特殊,有的像小笔、小伞,颜色特别鲜艳,有白色、红色、黄色。
编辑: 张红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