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文思豆腐被翻译为“wensi tofu”、大煮干丝被翻译为“boiled and dried bean curd'”……这不是外国的美食杂志,而是一本关于“扬州”的大学英语教材。12月6日,记者获悉,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主研发英语教材《启航英语》,不仅贴近生活,而且首次尝试在英文教材中加入扬州地方文化,这也是扬州首本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大学英语校本教材。
扬州包子、文思豆腐等美食写进大学英语教材
6日下午,记者走进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年级的英语课堂看到,学生们正用情境对话的方式学习“shopping”这一单元,只见他们以东关街游玩为背景,设置了购买剪纸商品等场景,学生们们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商品选择、议价等日常交流。
“东关街”、“剪纸”、“扬州包子”……翻看《启航英语》,这本英文教材中充满了浓浓的“扬州味”。这本书里面有不少扬州元素,有瘦西湖的景色,有淮扬美食,比如大煮干丝、文思豆腐、狮子头等地方名菜。”扬工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副主任钱婧举例说,文思豆腐在书里被翻译为“wensi tofu”、大煮干丝被翻译为“boiled and dried bean curd',而这些美食的英译都是老师们经过反复推销后确定的,同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更直观的了解,教材中使用的是实物图片。
自主研发教材 让学生更好了解扬州
“大一新生来自五湖四海,有青海的、有贵州的等等,他们对扬州不了解,所以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实用英语,而且也能更好地了解扬州。”钱婧坦言,以前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多都是西方内容,涉及中国习俗的不多,就更别提地方文化了,很少有中国学生能用英文向外国朋友解释清楚当地的习俗,因此她们编写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选入不少扬州地方元素,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英语介绍扬州的文化习俗,从而避免在交流中出现语言应用上的误解。
“我们创设了10个情境,都是他们生活中会遇到的,浅显易懂。”钱婧告诉记者,他们共编写了两册书,涉及与学生未来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包括饮食、旅游、酒店住宿、指路问路、社会交际等内容,难度逐渐递增,方便学生日常运用,比如吃饭的时候常用的对话“我可以打包吗?”“我可以点这个吗?”等都被写进了教材,“这两册书学完,可以让大学生们更好地认识扬州、了解扬州,可以向国际友人介绍扬州”,钱婧说。
侧重口语训练 向“哑巴英语”说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本学期开始,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进行了一项大胆的教学改革,大学英语三级不再与毕业证书挂钩,并在全体大一学生中试点这套自主研发英语教材。据介绍,这套英语教材除了有地方特色外,还有一大特点是更加侧重口语训练,以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考查代替传统的大学英语应试。
“英语已经开始越来越渗透进大家的日常生活,比如外企面试需要英语自我介绍、出国旅游跟当地人交流等等,所以会‘说’十分重要。”钱婧向记者介绍说,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年限都很长,但都是书面学习为主,掌握了不少语法,但不会说,有的学生还缺乏表述的勇气,所以学校从2016年开始启动了这套实用英语教材的编写,创设了10个情境来教学生“说”英语。“学了之后,他们就可以运用,学 生们都非常喜欢,目前学校大一新生用的都是这套校本教材。”
“挺好玩的,书里有很多情境都是我们日常会遇到的,实操性很强。”大一学生小于兴奋地说,这本教材比以往接触过的课本都要好,让他对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该校副校长傅伟介绍,学校虽然取消了大学英语三级的硬性毕业要求,但学有余力想考级的同学,老师们仍会提供教学和考试帮助。校方希望通过这项英语教学改革,向“哑巴英语”说不,回归语言应用本身。
交汇点记者 王拓 通讯员 徐华 顾海燕
编辑: 葛灵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