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挑绷绷、玩扯铃、踩水车、结绒线、编柳叶帽、抽陀螺、绕饴糖、钻山洞、接板凳、抛手绢……两点一线的都市生活中,你有多久没有回忆起逐渐消失的童年时光了?那些与小伙伴抓过的蝌蚪,巷子口吃过的饴糖,婆婆教你剪的窗花……还想捡起儿时的回忆吗?
今天下午,这些逐渐模糊的童年回忆再现第八届江苏书展——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江南童戏百图》新书首发式隆重举行。
自古以来,儿童就是颇受大众喜爱的创作对象,人们将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称之为“婴戏图”或“戏婴图”。战国时代,儿童开始作为美术创作的表现对象之一,但仍属于陪衬角色;而到了唐代,儿童题材的艺术创作影响开始逐渐扩大;直至宋代,婴戏图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创作景象。
《江南童戏百图》堪称当代的”婴戏图“,由苏州国画院原院长周矩敏精心绘制,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倾情创作百首童谣。两位作者均为江南文学艺术的名家翘楚。
《江南童戏百图》历经数载寒暑,终于成稿。书中一图一咏,相得益彰,画中有诗意,文中有稚趣,从内容到形式都可称国内之先,一幕幕欢乐的童年回忆瞬间重现在读者眼前。该书装帧别致,印制精美,筒子页装订,手感柔软,一卷在手具古风亦不乏新意。由曾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设计师周晨设计。
“我想通过这本书,让孩子们了解这些几乎已经消失的有益有趣的游戏。”周矩敏告诉记者,现在是一个电子信息时代,孩子们更习惯玩一些手机游戏、电脑游戏。而在周矩敏这代人的儿时,玩的却是一些没有成本的、讲究团队合作精神的、接地气的游戏。有一次,周矩敏到贵州一边远地区去采风, 看到当地希望小学的孩子还在玩我们小时候的土游戏,周矩敏竟然身不由己地参与进去,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半个小时。
”这么有温度的游戏,现在怎么就没有了呢?”周矩敏萌生了把小时候的游戏画出来,“一方面给我的同龄人保留记忆,一方面也给现在的孩子们更多童年的游戏选择, 鼓励他们要有团队精神,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江南童戏百图》收录的儿童游戏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同时也极具推广价值,全世界的孩子都可以模仿着玩耍。
百幅系列绘画,开创历代婴戏图之新风;百首江南新童谣,乃回眸岁月的时代佳作。这一份宝贵的童真美好值得大人去品味,值得孩童去体会,更值得我们去保护、去传承。
交汇点记者 于锋 冯圆芳/文 余萍/摄
编辑: 范杰逊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