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赵勇一行结束了江苏调研之行。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调研的第二站苏州之行给赵勇一行留下了深刻印象。在25日上午调研苏州的社区小型体育公园之际,看到苏州的群众体育工作做得如此出色,赵勇高兴地说:“我们要在苏州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苏州的经验做法。”
全国群众体育看江苏,江苏群众体育看苏州。去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提出要建设“六个身边工程”,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的开展。苏州坚决贯彻落实总局“六个身边工程”,而且做的非常有特色。
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成“民心工程”。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是“六个身边工程”的基本要素。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民健身需求呈井喷态势,老百姓呼唤更多健身设施、更丰富的赛事活动和更科学的健身指导。苏州地处苏南,经济较为发达,百姓对健身需求也随之增加,苏州顺应百姓需求,编织起一张城乡一体、覆盖全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网”。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建成健身步道1968公里,建成各类体育公园30多个。
古城河健身步道非常有特色,融体育、旅游、文化等元素为一体,去年省体育总会与中国江苏网共同评选的2017最美健身步道评选中,该步道位居榜首。该步道沿途建有10个健身小广场、14处健身路径、2座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站,设置了280块体育文化标识宣传牌,实现了免费无线WIFI全程覆盖。在25日下午的调研中,赵勇走在环古城河健身步道上,对该步道的设施、做法、功能等也是赞不绝口。他表示:“环古城河健身步道既是一个备受欢迎的健身休闲场所,又是苏州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为全国便民体育设施的建设提供了范本。”
除了这条最美健身步道之外,苏州的体育公园建设也非常有成效,赵勇来到正在建设的苏州奥林匹克体育公园调研并提出相关意见。“我们的社区体育公园有几百个,都是分布在社区、街道等地方。主城区周边居民步行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众所周知,苏州的古城区保护的非常好,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拥有那么多的小型体育公园,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苏州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兴建大型的奥林匹克公园,是城市发展的需求,同样,多建小型体育公园方便百姓,更是百姓的呼声。“对于我们来说,其实这项工作属于补短板。为了满足大多数百姓的日常健身需求,我们要在社区末端兴建更多的小型体育公园。”
“假日体育”唱响全民健身“四季歌”,苏州每年举办5000余项全民健身活动。有了健身场所,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成为必然。苏州一年四季推出“假日体育”活动,“双休日就是假日,我们的概念不是说五一、国庆等长假期才是假日。所以说,只要是休息日,我们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体育活动。”据统计,苏州地区每年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000余场次,参与总人次超600万。赵勇在调研苏州文体中心时,得知该中心每年举办一百多场活动时给予了肯定,“一个体育中心每年就能举办这么多的比赛,值得点赞。希望以后能在这里开展更多高品质的赛事活动。”
此外,赵勇还对“假日体育”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作为苏州全民健身活动的品牌,“假日体育”深受苏州老百姓的欢迎。苏州市体育局局长周志芳表示,苏州“假日体育”活动贯穿全年,因时、因地、因人群、因行业广泛开展主题鲜明的全民健身活动,唱响全民健身“四季歌”。全年举行各类大型体育比赛、活动34项次以上。一季度以迎新年为主题,营造传统佳节欢乐祥和的全民健身氛围;二季度以参与户外健身为主题,感受春天气息;三季度以庆祝“全民健身日”为主题,彰显全民参与;四季度以弘扬体育文化为主题,开展评优创先活动,展示全民健身成果。
多项品牌赛事影响力辐射周边城市。苏州体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赛事。优质的赛事资源,一是可以推动百姓健身需求发展,二是让百姓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三是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赵勇非常重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他在苏州体育训练基地调研时指出,在顶层设计规划时,要把周边的特色小镇与训练基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业链。
近年来,苏州培育出环金鸡湖马拉松、太湖马拉松、假日体育、外企运动会等全民健身品牌,打造出篮球、足球、路跑、电子竞技、定向等草根联赛,市运会、市民健身运动会、民营企业运动会、市级机关运动会、妇女儿童运动会等规模不断扩大。各类赛事以“分站赛+总决赛”的方式开展,与“假日体育”活动相衔接,每站规模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联赛模式,不仅激发俱乐部的发展潜能,也让市民获得更好的健身体验。据悉,经过多年的持续打造,苏州各类赛事的影响力已辐射周边城市。
据了解,2017年苏州一共承办省级以上体育竞赛87项次,较上一年提高了42.6%,办赛数量继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国际、洲际比赛达27项次,全国比赛达48项次。赵勇在调研正在建设中的苏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时,指出“一大批高规格、高品质体育赛事的举办,带动了苏州全民健身,推动了体育产业发展。同时,扩大了城市影响力,进一步助力苏州争创全国体育产业联系点示范城市和国际体育文化名城。”
激发体育社会组织的活力,苏州体育组织各项数据位居全省第一。群众赛事活动多了,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也成为必然。赵勇在调研广济北路体育公园时对该区管理创新的探索与尝试给予了高度肯定,“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场馆交给企业来办,可以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也可以更好的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这种模式值得推广。”
据了解,苏州体育局群体科只有四个人,但是每年那么多场体育活动怎么办?通过单项协会等社会组织,帮助体育社团规范化、社会化、专业化,并推动实体化进程加快,才能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数据显示,苏州市拥有体育协会263个,注册体育俱乐部325家,备案制体育俱乐部1291家,注册会员数达90万人,居全省第一。
此外,苏州还拥有广泛活跃在健身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3.5万名。全市建成晨晚练点6903个,市区设立11个“全民健身系列大课堂”免费教学点,国家级体质监测和运动健身指导站面向市民开放。赵勇在调研苏州体质监测和运动健身指导站时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功能和服务,建设好、运营好信息化智能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科学、便捷的健身服务,这一点苏州的做法值得广泛推广。”
精准健身指导,苏州开展全民健身“三进活动”。苏州体育局非常重视加强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指导,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普通健身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科学、精准的健身指导,面向不同人群,不同的需求,苏州努力实现健身指导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和常态化,逐步建立起一张线上线下联动的科学健身服务网络。
近年来,苏州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提供免费教学的全民健身“三进活动”,“全民健身系列大课堂”等,大力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活动,人气较旺的市区公园、广场等地设立11个免费教学点,选派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每周三次传授健身技能,累计受益市民达15万人次。在调研狮山横塘街道羽乒中心时赵勇表示:“像这样为群众提供科学、便捷的健身指导的健身中心应该大力推广。”
此外,“运动云医院”的上线,使得百姓在即时了解科学健身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一对一向专家咨询,并分享自己的运动康复经验。据悉,苏州体育主管部门将继续整合资源,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卫生等融合发展。建设集体质健康评价、科学健身指导、运动康复诊疗、科学健身理念传播为一体的综合健身服务平台,发展健康产业,为市民提供便捷、周到的健身健康服务。依托“运动云医院”平台,苏州还整合卫生、体育、高校等资源,组建科学健身指导专家团队,开展基层服务活动。今年,再次挂牌成立“苏州市体育运动与赛事医疗保障指导中心”,重点围绕科学健身、体育赛事医疗保障等领域,全方位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与培训,培养运动医生和医疗保障人员。
体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文化,弘扬正能量,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健康成长。“六个身边工程”强调了弘扬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文化的重要性。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一座文武兼修的城市,体育文化底蕴深厚。调研中赵勇肯定了苏州重视体育文化挖掘、整理并形成体系的做法。他表示,“苏州对体育文化的重视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要深刻认识体育宣传文化工作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点上苏州的做法非常好。”
据悉,2014年,苏州市体育文化研究会成立,这是江苏省首家体育文化研究会。目前,已完成了三大苏州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分别是特色武术项目“江南船拳”、民俗体育项目“龙舟竞渡”和智力体育项目“麻将游戏”。出版了中国地级市首部体育史专著《苏州体育史》,以及《苏州体育诗词书法集》,编著了体育谜语集《中华体育谜语》等众多珍贵的体育文化作品。
此外,苏州体育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也已经纳入工作日程。“江南船拳”被江苏省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填补了苏州体育文化项目省级非遗的空白。
全民健身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追求的重大举措。本次苏州调研之旅,令人眼前一亮,俗话说眼见为实,赵勇对苏州群众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调研苏州市儿童业余体校时,赵勇表示,“发展全民健身的主要目的是带给广大市民健康与幸福,苏州要继续创新、深化改革,建设更多面向不同人群的体育设施,开展更多高品质的赛事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记者 吕翔)
编辑: 徐鑫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