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国际不打小孩日。
当你还是“熊孩子”时,被父母打过吗?当你有了自己的“熊孩子”,你会选择“棍棒教育”吗?
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International Spankout Day),最早是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于1998年发起的。它的英文名称中spank一词俗称“打屁股”,所以有人也将的中文译“无巴掌日”或“拒绝体罚日”。
就在几天前,一段“‘熊孩子’挑衅男子遭重摔”的监控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调皮过度的孩子是该教育,但动辄摔打甚至踩踏,却绝非文明之举。如何让教育温和而不失理性,值得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守法公民反思。
走进历史上的“今天”——
一桥实现千年梦!13年前,江苏润扬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扬州、镇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隔江相望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桥梁建设史上又一奇迹。
146年前,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发刊词题“事则简而能详,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被称为中国近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
这都是属于“今天”——4月30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5年4月30日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通车
2005年4月30日,全长35.66公里、双向六车道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通车庆典仪式在扬州市润扬大桥森林公园举行。
润扬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构成的组合型特大桥梁,整个大桥建设规模之大、难度之高、技术之复杂,不仅为我国桥梁建设史上所罕见,也堪称当今世界之最。
润扬大桥是全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自己管理的特大型现代化桥梁,所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也绝大部分是中国人自己制造或生产的。润扬大桥的建成通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又一项的重大成就,是我国桥梁建设史上又一伟大奇迹。
润扬大桥不仅结束了扬州、镇江两座历史文化名城隔江相望、舟楫以渡的历史,也为提升我国的桥梁建设水平,加速从“桥梁大国”迈向“桥梁强国”的步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当时“世界第三、中国第一”的悬索桥,润扬大桥创下的八项“国内第一”,代表了当时我国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第一大跨径——润扬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悬索桥和斜拉桥构成的组合型特大桥梁。其中,南汊主桥的主跨径长1490米,是当时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特大跨径悬索桥。
第一大锚碇——悬索桥的桥面靠悬索支撑,而承载悬索拉力又靠锚碇,锚碇好比一个大力士拽着绳索。润扬大桥南汊桥的北锚碇要承受6.8万吨的主缆拉力,相当于80万人的总体重。锚体设计为近6万立方米的一个混凝土浇注体。
第一特大深基坑——为了给巨大的锚体安个“家”,必须开挖特大深基坑。这个基坑相当于9个半篮球场大。
第一高塔——润扬大桥南汊悬索桥索塔高达215.58米,相当于73层楼高,是当时国内桥梁中最高的索塔。
第一长缆——悬索桥主缆缠丝总长度近3200公里,近3倍于北京至上海的距离。
第一重钢箱梁——润扬大桥悬索桥桥面的基础是钢箱梁,钢箱梁宽38.7米,高3.0米,总重2.1万余吨,是当时国内最重的一节钢箱梁。
第一大面积钢桥面铺装——润扬大桥钢桥面在全国第一个全部采用环氧沥青铺装,铺装总面积达7.08万平方米,近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组合型桥梁——润扬大桥由北接线、北汊斜拉桥、世业洲互通、南汊悬索桥、南接线、南接线延伸段6个部分组成。
2002年4月30日
三江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
2002年4月30日,经教育部批准,南京民办三江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三江学院成为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大学。
1986年4月30日
全省46所全日制高校及医学院10所附属医院普查
1986年4月30日,省高教局根据国家教委统一部署,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一定义及分类标准,对全省46所全日制普通高校及医学院校的10所附属医院,从科技人员活动情况、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活动、产出4个方面进行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普查,这也是第一次采用世界通用标准的普査。
1981年4月30日
紫金山天文台为11颗小行星命名
1981年4月30日新华社报道,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最近为11颗已经在国际上得到正式编号的小行星,分别命名为“上海”“天津”“四川”“喜马拉雅”“云南”“青海”“昆仑”“陕西”“新疆”“西藏”“内蒙古”。紫金山天文台相继发现并已正式编号命名的小行星共有24颗。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1984年4月30日
华罗庚被授予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1984年4月30日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在美国正式接受美全国科学院授予的外籍院士称号,授予仪式在美国全国科学院主楼举行。
华罗庚教授在1982年被选为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他是美国全国科学院120年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这个荣誉称号的中国科学家。
美国全国科学院院长弗兰克·普雷斯在仪式上赞扬华罗庚教授在数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强调,尽管华罗庚教授是自学成才的,但是他已向成千上万的人传播他的知识。
华罗庚教授在仪式结束后说,这个称号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中国人民的荣誉。他说,他将继续为促进中美两国在科学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而努力。
1945年4月30日
战争狂人希特勒自杀
阿道夫·希特勒,纳粹德国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1889年4月20日生于奥地利。曾自学绘画与建筑。1913年移居慕尼黑。“一战”时在陆军服役,并获铁十字勋章。1919年9月加入德国工人党(即纳粹党)从事宣传工作。1921年成为该党主席。1923年11月策划啤酒店暴动,事败被捕,在狱中写成《我的奋斗》一书,宣扬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1933年1月制造“国会纵火案”,夺取政权,任总理。1934年自称元首。开始疯狂迫害与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犹太人,镇压工人运动、实行法西斯独裁,并积极扩军备战。1936年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并与日本签订反共条约。1938年任德军最高统帅,并占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1939年3月占领捷全境,9月入侵波兰,挑起世界大战。1941年6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进攻苏联。在北非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军队实力大减。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被苏军攻占后,他和情妇爱娃同时自杀,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1919年4月30日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1919年4月30日,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作出最后裁决,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均让给日本,并列入对德和约。至此,中国在山东问题上的外交完全失败。
1896年4月30日
李鸿章出使俄国
1896年4月30日,李鸿章出使俄国,参加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到达彼得堡。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退出辽东半岛的事得遂以后,沙俄以“恩人”和“朋友”自居,利用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的机会,向清政府索取干涉还辽的报酬,并指名要清政府改派媚俄的李鸿章作专使。清政府唯命是听,派遣李鸿章为“钦差头等出使大臣”前往。5月3日,中俄双方谈判开始,在沙俄的威逼利诱下,6月3日,双方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即《中俄密约》。
1872年4月30日
《申报》创刊
1872年4月30日 ,英国人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
1872年4月30日,《申报》第一号出版,登载了一篇《本馆告白》,其中阐明了自己的办报理念。最初,《申报》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改为日报。1909年,被买办席裕福收买,1912年转让于史量才,张謇、应德闳、赵凤昌均为股东。自史任总经理接办后,成为著名大报。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持反对态度,在史量才授意下,排字工人将袁世凯颁布的“洪宪”年号有意错排成“洪害”。1932年7月,又创办《申报月刊》,1933年起又编印《申报年鉴》。该报立场保守,但对时政偶有批评。“九·一八”“一·二八”后,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自由谈》副刊,刊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载入史册——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朱蕴山逝世
朱蕴山,安徽省六安县人,生于1887年。早年参加光复会,进行反清活动,随后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讨袁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支持“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皖南农民暴动,反对曹锟贿选,并在上海晋谒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参加了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他通电反蒋。
1939年至1944年,在西南几省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期间,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团结国民党民主派,积极进行民主活动,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
1981年4月3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朱蕴山因病在北京逝世。
1928年4月30日
“清末怪杰”辜鸿铭逝世
辜鸿铭(1857.7.18-1928.4.30),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南洋英属马来西亚槟榔屿。学博中西,号称“清末怪杰”,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原名《清流传》)和《中国人的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书,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
1928年4月30日,辜鸿铭在北京逝世。
1904年4月30日
任弼时诞生
任弼时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的卓越领导人。他16岁时参加革命,1950年46岁时逝世。
任弼时1904年4月30日出生在湖南省湘阴县一个贫苦的乡村教师家庭。1921年春天,任弼时和肖劲光等革命青年同反动势力一路斗争,赴俄留学。期间,任弼时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他在党开办的上海大学教俄文,同时参加了团中央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的组织部长、代理书记和书记。此间,任弼时发表了大量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罪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指导青年运动,还亲自组织青年们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1924年4月,任弼时出席了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直到1950年10月病逝,他长期在党内担任重要职务,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777年4月30日
德国数学家高斯诞生
高斯于1777年4月30日出生于德国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酷爱数学。
高斯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他们从1加起,加2,加3,加4,……一直加到100,满以为这下准能把学生们难住。没想到高斯一会儿就算了出来。老师一看,答数是5050,一点不错,大吃一惊。高斯是这样算的:1与100、2与99、3与98……每一对的和都是101,而100以内这样的数共有50对,101×50=5050,他的这种计算方法,代数上称为等差级数求和公式。那时高斯才10岁。
1796年3月30日,年仅18岁的高斯,又有了堪称数学史上最惊人的发现,他用代数方法解决两千年来的几何难题,而且找到了只使用直尺和圆规作圆,内接正17边形的方法也称17边形直尺圆规画法。为了纪念他少年时的这一最重要的发现,高斯表示希望死后在他的墓碑上能刻上一个正17边形。1799年,高斯又证明了一个重要的定理:任何一元代数方程都有一个根,这一结果数学上称为“代数基本定理”,也被称作“高斯定理”。1801年,高斯出版了他的《算术论文集》。高斯在23岁的时候开始研究天文,并解决了测量星球椭圆轨道的方法,也称椭圆函数。
1855年2月23日,被誉为“数学王子”的高斯逝世,终年78岁。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 综合整理
编辑: 王娣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