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是他一生的关键词,他与新中国四代领导人都有往来交集,毛泽东评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只有他们一家”。他却把全部工商企业交给国家。虽大富大贵,他却坚守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人生信条,一直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他就是荣毅仁。13年前的今天,荣毅仁因病在北京逝世。
年少的他离开家乡坐船上学时,看见帝国主义军舰在长江里横冲直撞,激起的大浪掀翻了中国的小木船,非常气愤,发誓一定要学造船,造出大兵舰,把洋人赶出长江,赶出中国!后来他发现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又要矿石作原料,于是他又学了地质学、物理系;别人都说“中国贫油”,他却为我们找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他就是地质学家李四光。129年前,李四光出生。
这都是属于“今天”——10月26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6年10月26日
角斜“红旗民兵团”命名40周年
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在海安举行大会,隆重纪念角斜“红旗民兵团”命名40周年。
2001年10月26日
江苏大学正式成立
2001年10月26日由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江苏大学正式成立。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0年10月26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进入月球虹湾成像轨道
2010年10月26日21时2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约18分钟后,卫星成功进入了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为在月球虹湾区拍摄图像做好准备。
1992年10月26日
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
1992年10月26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宣布成立,原国务院证券管理办公会议撤销。证券委员会由朱榕基兼主任。为建立健全证券监管工作制度,国务院还决定成立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受国务院证券委指导、监督检查和归口管理。
1979年10月26日
韩国总统朴正熙遇刺身亡
1979年10月26日晚,朴正熙与卫队长车智澈一同到中央情报部所在地宫井洞吃晚饭。对朴正熙重用车智澈一事深感不满的金载圭,在事先于场外布置好亲信之后,用一支德国瓦尔特PPK半自动手枪突然击倒朴正熙和车智澈,继而将两人及多名总统警卫击毙。
1951年10月26日
英国政治家丘吉尔77岁再度执政
67年前,1951年10月26日,英国大选,保守党击败工党,77岁的温斯顿·丘吉尔再任首相。对接任克里门特-艾德礼首相职务的丘吉尔来说,这场胜利既是成功又是挑战。
1863年10月26日
现代足球诞生日
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协在伦敦成立,制定了第一个足球规则,宣告了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作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2005年10月26日
荣毅仁在北京病逝
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有政商从业经历的同时,他也是业余摄影师、足球爱好者。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京逝世,享年89岁。
1937年,21岁的荣毅仁从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毕业,担任无锡茂新面粉公司助理经理,开始协助父亲荣德生经营庞大的荣氏企业。此后,这个掌握着全中国一半财富的家族在风雨飘摇中,以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下来,创造了中国近代商业史上“众枯独荣”的奇迹。
解放后,荣毅仁把自己所辖的全部工商企业交给国家,并先后担任上海市副市长、市工商联副主委、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1993年,77岁的荣毅仁当选国家副主席。
1986年,荣毅仁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回顾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的一生,其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都有往来交集。
新中国成立前夕,怀着“共产党政府绝不会比国民党政府更糟”的念头,荣毅仁父子毅然决定留在上海,而没有和家族的其他成员一样,离开大陆。
据记载,荣毅仁与毛泽东曾有多次交集。
1956年6月30日,荣毅仁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的发言中,公开提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矛盾是否可以转化成为非对抗性矛盾的问题。他希望马列主义学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多多在理论上给他以指导和帮助。几天后,荣毅仁又向毛泽东当面提出这个问题。毛泽东说:“你这人倒蛮会用脑子、提问题的。”
荣毅仁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表示,其最难忘的是1955年在怀仁堂的一次接见,毛泽东赠送其两句话:认清社会发展规律,掌握自己命运。
据媒体报道,1957年1月,毛泽东曾嘱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赶回上海,为荣毅仁竞选上海副市长“助力”。
荣毅仁曾在《人民日报》撰写《庆祝建国三十周年:从萧桂英得到启发》、《毛主席指引社会主义道路》等文,回忆与毛泽东多次交往的细节。
除了毛泽东,周恩来也与荣毅仁有多次交集,在历次运动中对荣毅仁起到了保护作用。“文革”期间,周恩来特别找到纺织部党组书记,反复叮嘱要力保荣毅仁:“荣毅仁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国内外都有影响,你们一定要想办法保护好。”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与荣毅仁也有多次交集,并对荣毅仁晚年的政商经历,有着关键作用。
据媒体报道,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邓小平深知荣毅仁的爱国之心和经济管理才能。邓小平认为,在改革开放这个划时代的革命即将到来之前,应当拂去蒙在荣毅仁身上不应有的历史尘埃,让他显露出熠熠的光辉。邓小平和其他领导同志商议,请荣毅仁出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而邓小平的另一次点将,则让荣毅仁得以重归企业家角色。
1979年1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与荣毅仁等工商界人士座谈。他阐述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并就如何发挥工商业者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征询他们的意见。据原中信香港董事庄寿仓回忆,在座的工商界人士中有几位要求摘除资产阶级的“帽子”,惟独荣毅仁提出了吸引外资兴办实业的建议。
邓小平很感兴趣,让他写份报告。赋闲十多年的荣毅仁异常兴奋,他向中央递交了一份《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以“从国外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
1979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信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此后14年,作为中信创始人的荣毅仁,引进巨额外资,促成一桩桩大项目的实施。
1986年,邓小平提议,乘荣毅仁70岁生日和金婚之际,由中央统战部和中信党组邀请,组织荣氏亲属回国观光。
当时荣氏家族200多人在人民大会堂得到邓小平、彭真等领导人接见。对一个家族的海外亲属接待规格如此之高,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极为少见。
“红色资本家”是荣毅仁同志一生的关键词,凭借着超乎常人的睿智,他在支撑庞大家族的同时,参与和推动了时代进步。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风云人物,生活中的荣毅仁却是脾气温和、低调淡泊的平常人。据报道,荣毅仁曾住北京东城史家胡同一个四合院,在邻居的印象中,荣毅仁每次回家时只要看到大院门口有邻居,下了车就不会径直回房,“他会转过身走到门口,笑着摆着手跟大家打招呼。”“慈眉善目的,比普通人还热情。”有一位香港记者这样形容荣毅仁:“身材高大、满头银发,一身法式双排扣西服,挺直的腰板,总给人以器宇轩昂的感觉。”其实,刚毅仁厚的荣毅仁一生坚守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人生信条,富而不骄,贵而不傲,一直过着平静而简朴的生活。正是由于这样的“淡泊观”,上世纪一段时间,有关荣氏题材的所有电视剧,在他的声明下,统统遭到了“封杀”。
1916年10月26日
密特朗出生
弗朗索瓦·密特朗,法国前总统,1981年在以患癌症之身击败时任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成为法国第一个社会党人总统。任内实行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失败后被迫和右翼总理雅克·希拉克实现共治,后来利用外交手腕连任总统,拉拢德国,平稳处理了苏联解体带来的欧洲震荡,加速欧共体的统一。在任期间参与对台军售,导致中法关系降低至冰点。卸任不到一年病逝。
1909年10月26日
日本政治家伊藤博文被枪杀
1909年10月26日,日本政治家、素有“日本俾斯麦”之称的伊藤博文在哈尔滨遇刺身亡,终年68岁。
1841年10月16日,伊藤博文出生在日本长州藩(今日本山口县)。1857年参加“尊王攘夷”运动。1863年前往英国留学,在亲眼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后,思想发生变化,转为开国派。伊藤博文发动“明治十四年政变”,一举扫除政治上的强硬对手大隈重信,从此成为日本政坛最大的实权人物。1885年首创内阁制度,成为日本第一个内阁首相、第一个枢密院议长、第一个贵族院院长,至1900年先后4次任内阁总理大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大败清朝。1906年首任韩国统监,加紧吞并朝鲜。1909年在中国东北哈尔滨火车站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死。
纵观伊藤博文一生,开启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走向现代化强军之路,发动的中日“甲午战争”、吞并朝鲜则表明日本首先获得现代化成功,使日本登上了东亚头号强国的地位。1898年戊戌变法时,伊藤博文来中国给康、梁提出很多切身建议,不过这些行为直接触怒慈禧太后,最终导致“戊戌政变”。
1889年10月26日
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出生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他勤奋好学,13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学校,但当时他并未想到要学地质。离开家乡坐船到武昌去上学时,他看见帝国主义军舰在长江里横冲直撞,激起的大浪掀翻了中国的小木船,非常气愤,发誓一定要学造船,造出大兵舰,把洋人赶出长江,赶出中国!后来,他果然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被保送去日本,学造船工业。可是,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又要矿石作原料,于是,李四光又远渡重洋,去英国考上了伯明翰大学预科学采矿。学了两年,他又考虑到造船、造机器需要铁矿、燃料,可铁矿、燃料全都埋在地下。中国地大物博,矿藏一定很丰富。因此,第一重要的是要找到铁矿、煤矿、石油,而要掌握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就得学地质学,于是他进了地质系学习地质,同时还兼学物理系的课程。这期间,他获得了学士、硕士的学位。
上世纪20年代,李四光在北京大学地质系担任教授,获得了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解放后,李四光对我国的能源、地震、矿产资源等方面都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推动了我国地质工作的开展。他还非常精通于古生物学、第四纪冰川地质和地质力学。李四光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打破了“中国贫油论”的错误论断,为中国人民找到了大油田。在他的考察和研究下,陆续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李四光为我国的地质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部分资料来源于《江苏经典30年》、人民日报、新京报)
交汇点记者 刘海琴 综合整理
编辑: 陈彤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