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激荡前行的40年里,有“两只猫” 始终贯穿其中——“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两只猫”改变了过去凡事都要先以意识形态考量、凡事都要先从政治着眼、凡事都要先问问教条的思维习惯。由“好猫论”开启的解放思维之门,让个体、群体的创造趋于活跃,市场变得丰富起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好猫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更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而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56年前的今天,在一次内部会议讨论“包产到户”问题时,邓小平首次引用民间谚语说:“不管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1962年7月7日,邓小平接见出席共青团三届七中全会全体同志时,再次借用这句谚语来表述他对恢复农业生产和包产到户的看法。该讲话后收入《邓小平文选》。这是“猫论”第一次公之于众。后来被传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1992年春天,88岁的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和珠海。也就在那一年,“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成为坊间最流行的话语。
20年前,全国房改工作会议宣布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
这都是属于“今天”——6月15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3年6月15日
南京财经大学成立
2003年6月15日,经国家教育部和省政府批准,南京财经大学正式成立。这填补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缺少专门财经类大学的空白。
1998年6月15日
锡澄高速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交汇枢纽工程落成
1998年6月15日,锡澄高速公路和沪宁高速公路交汇枢纽工程、华东地区最大的互通立交桥在锡山市落成。
1993年6月15日
国内第一套有声地图研发成功
1993年6月15日,南京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套有声地图系统——一种可以“说话”的地图。
1990年6月15日
国内第一台振荡压路机问世
1990年6月15日,国内第一台振荡压路机在徐州问世,该机达到了国际振荡压实技术先进水平。
1982年6月15日
《太湖水源保护条例》出台
1982年6月15日,江苏省颁布《太湖水源保护条例》,确定“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防治结合,以防为主,依靠群众,加强管理”的方针,划定太湖湖体,沿岸5公里陆地、沿湖河口上溯10公里为太湖水源保护地。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7年6月15日
我国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2017年6月15日,中国首颗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它将揭示宇宙中惊心动魄的图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脉冲星疯狂旋转、宇宙深处猛烈的爆炸……
“慧眼”重约2.5吨,载荷重量981公斤,其上同时安装了高、中、低能三组X射线望远镜,实际上是一座小型空间天文台。这颗卫星全称为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由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送入550公里近地圆轨道。它将巡视银河系中的X射线源,详细研究黑洞和脉冲星,并监测伽马射线暴,探索利用脉冲星为航天器导航。
2001年6月15日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2001年6月15日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6国元首出席会议并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17年来,上合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在去年阿斯塔纳峰会上,接收印度、巴基斯坦为成员国,如今上合组织已经成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地区性组织。
上合组织成立17年来,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有8个成员国、4个观察员国和6个对话伙伴的大家庭。8个成员国包括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领土总面积超过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近一半,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20%以上;4个观察员国是阿富汗、白俄罗斯、伊朗和蒙古;6个对话伙伴有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柬埔寨、尼泊尔、土耳其、斯里兰卡。
2018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6月9日到10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出席相关活动。这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主持上合峰会。
我国停止住房实物分配
1998年6月15日,全国房改工作会议宣布从1998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建住房原则上只售不租。
1964年6月15日
七十七国集团成立
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第一届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形成“七十七国集团”。到1988年2月,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参加该组织,但名称沿用未变。
七十七国集团的宗旨是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主要活动方式是在每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召开之前,举行成员部长级会议,研究对策,协调立场,采取联合行动,为改革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同发达国家进行斗争。
1962年6月15日
“好猫论”出台
196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认为,哪种生产形式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他引用民间谚语说:“不管黄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好猫论”成为了中国将社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发展上的一个理论标志。
“好猫论”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各个阶段,在很多场合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乡镇企业、特区、私营经济、证券、股票……与此同时,由“好猫论”开启的思维之门已经洞开,个体、群体的创造趋于活跃,市场变得丰富起来。
2001年,APEC首脑峰会上,这句话成为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开场白,寓意亚洲现在最需要的是发展。
1985年,邓小平再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被摘登在《时代》周刊上。“好猫论”的影响扩大到世界。
1953年6月15日
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
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内容作了完整的表述。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年9月,党中央正式向全国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48年6月15日
《人民日报》创刊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报纸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时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为华北中央局机关报,同时担负党中央机关报职能。毛泽东同志亲笔为人民日报题写报名。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社址迁北平,继续刊行。根据中共中央决定,自同年8月始,《人民日报》改为中共中央机关报,邓拓任社长兼总编辑。该报除在北京印刷外,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同时印刷,对国内外发行。
1215年6月15日
英国颁布《自由大宪章》
1215年6月15日,英国贵族胁迫英王约翰签署《自由大宪章》,该文件用拉丁文写成,共63条款。
大部份条款维护贵族和教士的权利,主要内容:保障选举教会教职人员的自由;保护贵族、骑士的领地继承权,国王不得违章征收领地继承租;未经“王国大会议”的同意,国王不得向直属附庸征派补助金和盾牌钱;取消国王干预封建主法庭从事司法审判的权利;未经同级贵族的判决,国王不得任意逮捕或监禁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
此外,少数条款确认城市已享有的权利、保护商业自由、统一度量衡等。国王如违背宪章,由25名贵族组成的委员会有权对国王使用武力。
后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大宪章被用来作为争取权利的法律根据,并成为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宪法性文件之一。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978年6月15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逝世
叶盛兰,原名端章,字芝茹。原籍安徽省太湖县人,1914年生于北京,1978年病逝。叶盛兰出身于梨园世家。他的祖父叶中定曾经是四喜班的花脸台柱。父亲叶春善是著名的旧式京剧学校“富连成”科班的创始人之一,终身担任富连成的社长。叶盛兰是他的第4个儿子。
叶盛兰的小生戏,在科班时,得到过张彩林、萧连芳、曹心泉、萧长华等优秀教师的传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点很高。而且,叶盛兰的性格坚毅,练功学戏特别刻苦。
叶派的表演善于运用高难、繁重的程式技巧,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使观众得到充分的审美享受。他在《打黄盖》这折戏里,运用各种翎子功及身段表演表达周瑜对诸葛亮的忌恨心理,就是十分生动的一例。1978年6月15日,叶盛兰逝世。
1971年6月15日
革命活动家、司法制度创建者谢觉哉逝世
谢觉哉1884年生于湖南宁乡。21岁考中清末秀才。民国初年毕业于湖南商业师范讲习所,1921年加入新民学会,1923年11月加入国民党,1925年,秘密参加中国共产党,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常委、工人部部长,主编《湖南民报》。
谢觉哉在1927年到武汉与徐特立一起编《大江报》,次年又到上海主编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1933年离开上海,前往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毛泽东的秘书、秘书长及内务部长等职,协助毛泽东起草苏维埃政府一系列法规。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后任西北办事处司法部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审计委员会主席等职务,为中国革命政权的司法制度创建了雏型。“七·七”事变后历任中共中央驻兰州八路军办事处代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参议长、中央法治委员会副主任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副主席等要职。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因病逝世,享年87岁。
1888年6月15日
爱国女华侨、教育家余佩皋出生
1888年6月15日,著名爱国侨领余佩皋出生于姑苏城里一个书香门第。余佩皋的人生历程虽然只有47个春秋,但她在民主革命中,在创办华侨教育事业中,在争取妇女解放的运动中,作为先驱者之一,贡献了全部智慧、才华和精力,堪称楷模。余佩皋的办学宗旨是教育与救国相结合。她提倡自由、科学、反帝、反封建,开展歌舞、戏剧活动,推广普通话。
1934年8月间,余佩皋在苏州突患急性上升性脊髓炎,两脚全失去知觉,继而逐渐蔓延到腹部、胸部,遂致全身麻痹。9月12日,逝世于上海红十字医院。中外医学专家均不明病因,据说此病当时在中国为第一例。余佩皋本着科学精神,临终前嘱咐其夫庄希泉、胞弟余寿浩,将其遗体献给医院,使得医学界有新发现,以造福人群。人们称颂她“爱国爱群,至死不衰”。余佩皋逝世后,上海、厦门、新加坡等地都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 综合整理
编辑: 顾志铭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