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的今天,一位伟人离开了我们,举国悲恸。
1898年3月5日,他出生于江苏淮安。
他12岁离开家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投身于民族解放与民族振兴的伟大事业,一生鞠躬尽瘁、为国为民。
他是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他是中国的伟大战士。他风度翩翩,魅力难挡;他鞠躬尽瘁,为人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属于“今天”——1月8日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7分,周恩来在与病魔的搏斗中耗尽了生命的最后一丝精力,怀着对许许多多造福于人民的美好设想,怀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深的关切,怀着对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出后,成千上万的群众冒着严寒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悼念敬爱的周总理。遗体火化那天,北京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人们自发地“十里长街送总理”。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
吴瑛在《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写道,“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
42年前的今天,他的离开令青山垂首,江河挥泪;
42年后的今天,他的精神仍然充盈天地,浸润万物。
周恩来身后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有形的东西,但是他的身影却时时在我们身边,至今,许多人仍是一提总理双泪流。
周总理为何至今仍赢得世人的尊敬?有人说,他的惊人之“无”有六。
一无:
死不留灰
1976年1月15日下午追悼会结束后,邓颖超就把家属召集到一起,说总理在十几年前就与她约定死后不留骨灰。灰入大地,可以肥田。当晚,邓颖超找来总理生前党小组的几个成员帮忙,一架农用飞机在北京如磐的夜色中冷清地起飞,飞临天津,这个总理青少年时代生活和最早投身革命的地方,又沿着渤海湾飞临黄河入海口,将那一捧银白的灰粉化入海空。
二无:
生而无后
残酷的地下斗争和战争夺去邓颖超同志腹中的婴儿,以后又摧残了她的健康。周总理以倾国之权而坚守平民之德,生而无后。
他在延安时,曾亲自安排将瞿秋白、蔡和森、苏兆征、张太雷、赵世炎、王若飞等烈士之子女送到苏联好生教育、看护,并亲自到苏联去与斯大林谈判,达成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协议:这批子弟在苏联只求学,不上前线(而苏联国际儿童院中其他国家的子弟,在战争中上前线共牺牲了21名)。这恐怕是当时世界上两个顶级的大人物,达成的一个最小的协议。总理何等苦心,他是要为烈士存孤续后啊!
三无:
官而不显
作为一国总理,周恩来却只求不显。在外交、公务场合他是官,而在生活中,在内心深处,他是一个最低标准甚至不够标准的平民。他的衣服,破了补,补了破,又破了再补……就这样穿了许多许多年。
他在中南海西花厅办公,一直住了25年,期间不准维修。终于有一次工作人员趁他外出时将房子小修了一下,结果回京时,他发现房已维修,当晚即离去暂住钓鱼台,要求将房内的旧家具(含旧窗帘)全部换回来,否则就不回去住。想总理有权不私,有名不显,权倾一国却两袖清风,这种近似残酷的反差随着岁月的增加倒叫人更加不安和不忍。
四无:
党而不私
1974年,康生被查出癌症住院治疗。周恩来这时也有绝症在身,还是拖着病体常去看康。康一辈子与总理不和,总理每次一出病房他就在背后骂。工作人员告诉总理,说既然这样您何必去看他。但总理笑一笑,还是去。这种以德报怨、顾全大局、委曲求全的事,在他一生中举不胜举。
总理有一条家规:任何家人不得参与公事。如果说总理要借在党的力量谋大私、闹独立、闹分裂、篡权的话,他比任何人都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但是他恰恰以自己坚定的党性和人格的凝聚力,消除了党内的多次摩擦和四次大的分裂危机。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成一大朋”,以周公为首。这就是周灭商的道理。周恩来在重庆时就被人称周公,直到晚年,他立党为公、功同周公的形象更加鲜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如此忧国,如此竭诚,怎么能不天下归心呢?
五无:
劳而无怨
周总理是中国革命的第一受苦人。上海工人起义,“八一”起义,万里长征,三大战役,这种真刀真枪的事他干;地下特科斗争,国统区长驻虎穴,这种生死度外的事他干;解放后政治工作、经济工作、文化工作,这种大管家的烦人杂事他干;“文化大革命”中上下周旋,这种在夹缝中委曲求全的事他干。
他一生的最后一些年头,直到临终,身上一直佩着的一块徽章是:“为人民服务”。在生命的最后近600天里,他共做大小手术13次,离世时体重不到60斤。他是一个老人,也是一个病人,但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伴随着病痛、负重、伤感、离别和希望,他抱病履职,苦撑危局,在医院接待外宾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的事业。
六无:
死不留言
1976年元旦前后总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时中央领导对总理病情已是一日一问,邓颖超同志每日必到病房陪坐。
可惜总理将去之时正是中央领导核心中鱼龙混杂、忠奸共处的混乱之际。这时忠节老臣中还没有被打倒的只有叶剑英了。叶剑英与总理自黄埔时期起便患难与共,又共同经历过党史上许多是非曲直。一日他取来一叠白纸,对病房值班人员说,总理一生顾全大局,严守机密,肚子里装着很多东西,死前肯定有话要说,你们要随时记下。但总理去世后,值班人员交到叶剑英手里的仍然是一叠白纸。
回首周恩来的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他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离去,骨魂洒向祖国大地,身后没子女也没财产,却有十里长街百万群众洒泪送别。42年来,人民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周总理的怀念。
跟我们一起,继续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1990年1月8日
中共代表团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陈列馆建成开放
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属于近现代历史遗迹及革命纪念建筑物。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
1961年,初步建成“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办公原址纪念馆”,并对内开放。1977年11月,南京市委正式批复将原址定名为“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90年1月8日,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史料陈列馆开馆。
2005年1月8日
全国首次公推公选副厅级干部在南京产生
在南京市白下区、雨花台区分别召开的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由公推公选产生的两区区长推荐人选许卫宁、李侃桢分别以高票当选为区长(副厅级)。
1月8日发生的,还有这些大事——
2001年1月8日
西康铁路通车运营
2001年1月8日清晨,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西安至安康铁路提前一年建成并通车运营。一列由古城西安发出的火车,穿越秦岭,向陕南重镇安康市飞驶。
西康铁路是新世纪诞生的第一条铁路新线,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第一条投产的铁路。
1938年1月8日
白求恩率医疗队援助中国
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加拿大、美国医疗队取道香港,乘飞机到达武汉。20日,周恩来会见了他。白求恩3月底到达延安。受加、美两国共产党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到达延安后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完县逝世。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载入史册——
1942年1月8日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出生
斯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享有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今的爱因斯坦。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牛津,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
他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获得英国爵士荣誉称号。他是英国皇家学会学员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31年1月8日
特级英雄黄继光诞辰
1931年1月8日,黄继光诞生在四川中江。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向朝鲜上甘岭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机枪口……正在喷吐的火舌,骤然熄灭。踏着英雄开辟的道路,部队向敌人的阵地发起攻击,夺取了战斗的全面胜利。黄继光被授予“特级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1854年1月8日
《天演论》译者严复诞辰
1854年1月8日严复生于福建侯官(今福州)一个儒医家庭。
他学习西方,提倡新学,译《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进化论观点,激发国人救亡图存,对近代思想界影响极大,成为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本文内容综合人民网、央广网、《红色经典》、《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丁叮 综合整理
编辑: 王建旸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