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年前,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按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严格审查干部作风;40年前,人民日报发表关于安徽农村经济的一篇报道,让“生产责任制”进入公众眼帘;24年前,国务院发布的这项规定,让人们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
这都是属于“今天”——2月3日的记忆。跟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1994年2月3日
扬子石化签订全国石化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1994年2月3日,扬子石化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资建设苯乙烯系列项目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5. 6亿美元,为全国石化行业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
1997年2月3日
泰州引江河一期工程全面启动
1997年2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我省“九五”期间最大的水利工程——泰州引江河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引江河,南起长江,北接新通扬运河,全长24公里。引江河的修建将有效增加苏北地区的总供水能力,改善排洪条件,为苏北增辟一条通江航道 。
1985年2月3日
南京技术市场正式开业
该市场是由南京市政府主办的常设性、非盈利性的服务机构,为南京地方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服务,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等技术难题的协作公关与招标,提供信息、人才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1995年2月3日
“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1995年2月3日,因技术问题推迟发射一天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2月6日下午,发现号航天飞机经过三天半的追逐,终于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赶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基本上按计划实现了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这是自1975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首次对接后,美俄航天飞行器的第二次空间会合。
这次太空飞行历时8天,航程560万公里。由5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俄罗斯宇航员组成的乘员组,按计划成功地完成了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会合,2月11日晨顺利返回地面。这次会合标志着美俄两国空间合作的新起点,也表明国际空间合作走向了新的里程。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规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6号《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于1994年1月24日常委会议通过,1994年2月3日发布,自1994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规定国家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自本规定施行之日起,第一周星期六和星期日为休息日,第二周星期日为休息日,依此循环。
1966年2月3日
苏联无人驾驶宇宙飞船“月球9号”在月球着陆
1966年2月3日,苏联发射的不载人宇宙飞船“月球9号”首次在月球表面进行软着陆成功,并向地球发回月球全景照片。
为了完成这一人类创举,苏联从1959年1月开始发射了24颗系列月球飞行器。其中有三次从月球表面带回标本,拍摄了月球表面498个形成物,并成功地拍摄到月球背面照片。这一系列成果表明人类正逐步进入宇宙时代。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载入史册——
1899年2月3日
戏剧家、作家老舍诞辰
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他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他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这些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他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他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曾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1966年,他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1809年2月3日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门德尔松诞生
1809年2月3日,门德尔松生于德国。父母均为犹太人,祖父是哲学家。幼年随母学钢琴。
1811年法国占领汉堡,全家迁往柏林。他师从伯杰、泽尔特学习钢琴、作曲,后者对他日后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少年时代他曾创作大量作品,有5部歌剧、11部弦乐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赋格曲等,被誉为“神童”。
9岁,他首次在柏林公开演出。
1829年3月11日,他在柏林指挥了自巴赫逝世后第一次演出的《马太受难曲》,从而使巴赫的音乐在19、20世纪得以复活。
1843年把《苏格兰交响曲》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他成为女王最喜爱的作曲家。
1846年他在白金汉宫演出了著名的神剧《以利亚》,使他对英国音乐的影响与韩德尔相同。
1835年他担任莱比锡著名“布店大厦交响乐团”指挥,结识肖邦与舒曼,并与伯辽兹交换指挥棒。
1843年他与舒曼一起建立了莱比锡音乐学院,并担任作曲教师。他虽然只活了38岁,但创作极为丰富。一首闻名世界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曾花费他6年心血。该曲动人、天真、新颖,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瑰宝,至今为人喜爱。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王建旸 综合整理
编辑: 曾力莹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