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设计验证“宇称不守恒定律”的试验,证实了宇称并不守恒,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她与诺贝尔物理学奖擦肩而过,却被世人称为“东方居里夫人”“核物理女王”。
28年前的今天,生于江苏、长在江苏的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回到南京,眼中噙泪从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佛松手中接过了“吴健雄星”命名证书。从此,这颗由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命名的“吴健雄星”永载天文史册。
17年前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19个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现形式被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
这都是属于“今天”——5月18日的记忆。跟交汇点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2002年5月18日
阜宁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2002年5月18日,经省政府批准,创建于1998年的阜宁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2001年5月18日
昆曲被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演绎历史传奇,传颂人间佳话,凝聚文化精髓,承载千古情意。昆曲,用它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传承中华民族古典文化的神韵风采。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世界19个文化活动和口头文化表现形式被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其中包括了中国的昆曲艺术。
这是苏州昆剧团在表演青春版昆曲《牡丹亭》(2005年5月20日摄)。 新华社发
昆曲是百戏之祖,源于元末江苏的昆山。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与历史上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但希腊和印度的两种戏剧都早已绝迹,只有昆曲至今仍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昆曲唱腔清柔婉转,优美动听,表演载歌载舞,高雅精湛,剧本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我国几乎所有剧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昆剧的滋养,所以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宣布中国昆曲艺术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之所以说昆曲是“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是因为它融诗、乐、歌、舞、戏于一炉,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众多戏曲品种都产生过深远而直接的影响。京剧便是从昆曲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很多京剧艺术家如梅兰芳等也都参加过昆曲表演,甚者是昆曲表演的行家。就连佛教的梵唱也完全是从昆曲演变而来的。昆曲的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
2000年5月18日
苏州大学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
2000年5月18日,苏州大学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为苏大百年校庆题词:“努力将苏州大学办成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1990年5月18日
命名“吴健雄星”
1990年5月18日 ,年近八旬、满头银发的美籍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眼噙泪花,从南京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佛松手中接过了“吴健雄星”命名证书。
命名为“吴健雄星”的小行星,是经国际小行星中心批准,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752号。同时还有分别以当代知名人士李约瑟、邵逸夫和陈嘉庚的名字命名的三颗小行星。它们将永载天文史册。
吴健雄1912年5月31日出生于江苏太仓浏河镇,先后就读于太仓浏河小学、明德学校、苏州女子师范学校。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数学系,1936年进入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师从奥本海默等教授,1940年获物理学博士,1944年起一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从事物理学研究。
吴健雄是当代第一流的实验原子核物理学家。1956年,她设计了一项验证“宇称不守恒定律”的试验,证实宇称并不守恒,证明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人提出的科学理论(杨、李因此获得诺贝尔奖金)。1962年被美国大学妇女会选为当年“杰出女性”。1964年获美国全国科学院奖。1975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1969年为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荣誉会员,1958年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5年获美国总统福特颁发的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首次向她颁发10万美元奖金,以表彰她对科学和人类的贡献。1986年获“艾丽丝岛奖章”。1991年11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被授予代表理工界很高荣誉的普平奖章。
1992年,4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和李远哲发起组建了“吴健雄学术基金会”,以庆祝吴健雄的80大寿。1997年2月16日,吴健雄在纽约病逝,享年85岁。遵照她本人生前的愿望,吴健雄的骨灰被安放在太仓浏河镇明德学校,长眠于她父亲栽种的紫薇树下。
1979年5月18日
第一枚洲际导弹成功发射,南京多个单位受嘉奖
1979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第一枚洲际导弹。四机部对在研制中作出贡献的电子部南京第十四研究所、南京无线电厂和南京大桥电器厂等单位给予嘉奖。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2017年5月18日
国务院致电祝贺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2017年5月1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在试采海上平台举办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
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在南海神狐海域实现连续8天稳定产气,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中共中央、国务院致贺电,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参研参试单位和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1997年5月18日
北京至九龙直通客车开行
1997年5月18日7时30分,北京至九龙的97次直通旅客列车从北京西站发车。
为了给进出香港的旅客提供方便的铁路运输条件,经北京、上海铁路局与香港九龙铁路公司充分协商,就开行北京至九龙、上海至九龙两趟直通旅客列车的有关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5月18日起由北京西站隔日开往九龙的直通客车为97次,途经石家庄、郑州、信阳、武昌、长沙、韶关、广州等城市,次日13时10分到达九龙站;15时由九龙始发的98次列车,次日20日55分到达北京西站。5月19日起由上海站8时04分隔日开往九龙的直通客车为99次,途经杭州、鹰潭、株洲、广州等城市,次日13时10分到达九龙站;15时从九龙始发的100次列车,次日20时18分到达上海站。
北京、上海开出的这两趟客车,购买到九龙的车票须交验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等有效证件;车票以港币计价,在内地以人民币核收。旅客出入境手续在离深圳不远的常平口岸办理。
苏联首例颅骨连体儿分离成功
1990年5月18日,在莫斯科苏联医学科学院布尔琴科神经外科手术研究所里,成功地进行了苏联首例连体婴儿颅骨分离术,在苏联医学界引起轰动。这次引人注目的手术是世界上第32次尝试,在苏联国内则是第二次(20多年前曾在列宁格勒作过一次颅骨连体儿分离术,但以失败告终)。这次手术无论从技术的复杂性或取得的效果看,都堪称史无前例。
1980年5月18日
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第一枚运载火箭获得了圆满成功。这枚运载火箭在高空中顺利完成了火箭级间的分离、发动机关机和火箭头体分离等一系列程序,精确地沿着预定轨道飞完全程,最后在预定区域准确入海。这次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继我国进行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研究和发射人造卫星成功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就。
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后,逐步实现了系列化、通用化和商业化,还开始为国外用户提供服务。“七五”期间,我国共成功地发射了14颗人造地球卫星,其中12颗是通过运载火箭发射完成的。1990年4月,长征三号火箭将“亚洲一号”卫星送上天,使我国的运载火箭正式进入国际发射市场。1992年,长征火箭又成功发射了“澳星”和“瑞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航天技术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1953年5月18日
女性第一次驾机突破音速
1953年5月18日,杰奎琳·考克伦成为第一位驾驶飞机速度超过音障的女性。她是美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她驾驶的是一架加拿大制造的F·86型“佩剑”喷气式战斗机。飞机在离洛杉矶北部100公里的爱德华空军基地上空飞行。考克伦的飞机发出声震,几次雷鸣般地掠过沙漠上空,当她作垂直俯冲后以时速超过760英里的速度作水平飞行,她创造了每小时652英里的新世界纪录,打破了1951年创造的纪录。
考克伦小姐是美国空军预备役部队的中校,由于成绩显著,曾获优秀服役奖。之前由妇女创造的100英里近程飞行纪录是每小时540英里,是由法国总统的儿媳杰奎琳·奥里尔创造的。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与历史上的今天息息相关——
1895年5月18日
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出生
张恨水,原名张心远,1895年5月18日生,安徽潜山人。早年任《皖江报》总编辑。1919年去北京,先后任《益世报》《世界日报》等报编辑,并开始写章回小说。1929年发表《啼笑因缘》,颇有影响。抗日战争期间写了许多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建国后,主要工作是改编优秀的传统民间故事。一生致力于通俗文艺,创作《春明外史》《金粉世界》《八十一梦》等100多种小说,大多是章回体,以传统形式描写现代社会人情世态,不少作品具有一定社会意义。
1872年5月18日
英国逻辑学家罗素出生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影响最大、声望最高的思想家之一,也是一位罕见的博学多产的作家。他给后人留下了七十多部论著和几千篇论文,涉及哲学、数学、伦理、政治、历史、文学以及教育等诸多领域。
罗素于1872年5月18日出生在英国一个古老而显赫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在维多利亚时代曾两度出任首相。18岁那年,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
1900年,他受到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的启发,开始用新的逻辑分析技术研究数学的基本概念。1900至1910年间,他同怀特海合作撰写了《数学原理》。该书被人们看作是数学和逻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部巨著使罗素赢得了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和荣誉。1949年罗素获得了英国的荣誉勋章。1950年,因他的哲学作品对人类道德文化作出了贡献,罗素又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到了晚年最关心的是人类世界的前途,他不顾年老体弱,积极参加反对核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等社会活动,曾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上世纪60年代以后,罗素筹建了“罗素和平基金会”,得到了一些政府首脑和著名人士的支持。他曾插手调停古巴导弹危机、阿以冲突和中印边界冲突,反对美国的侵越战争。这些活动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他也因此获得了世界和平奖。1970年2月,98岁高龄的罗素与世长辞。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王建旸 实习生 冷嘉诚 综合整理
编辑: 王娣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