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7年前的今天,他率众2万余人,从南京下关出发,再次远航“西洋”。28年间,他统率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这是属于“今天”——1月19日的记忆。跟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在历史上雁过留痕的“今天”——
江苏历史上的“今天”——
1999年1月19日
我国移动通信研究领域联合船队在江苏正式起航
1999年1月19日,东南大学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组建的“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移动通信移合研究开发中心”揭牌。这标志着我国移动通信研究领域的联合船队正式起航。
1995年1月19日
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启动
东南大学教授徐立鸿博士等31名青年科技英才首批入选。
1987年1月19日
江苏省政府颁发《江苏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和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那么,世界和中国历史上的“今天”又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1996年1月19日
科学家揭开黑猩猩不能说话之谜
黑猩猩是与人类最相似的高等动物,研究表明,一些黑猩猩经过训练不但可掌握某些技术、手语,而且还能动用电脑键盘学习词汇,其能力甚至超过两岁儿童。然而研究人员无法训练它们用人类的语言大声讲话,这是为什么呢?
1996年1月19日,美国科学家发现,黑猩猩被呵痒时也会笑,在笑的同时还在呼吸,听上去就像链锯开动的声音,而人类在讲话或笑时呼吸是暂时停止的,这是因为人能够很好地控制与发声有关的各部分隔膜和肌肉。科学家认为,能否讲话的关键在于神经系统对气流的控制,人类能讲话就是突破了这方面的限制,而黑猩猩却无此能力,这就揭开了黑猩猩不能讲话之谜。
1988年1月19日
由台湾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抵达北京
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一行14人,1988年1月19日由西安抵达北京。探亲团在大陆汇集后,赴陕西拜谒黄帝陵,然后赴北京卢沟桥举行向台湾海峡两岸抗日死难同胞致敬典礼,探望在北京的大陆台湾同胞团体。
在这些集体活动结束后,探亲团人员将分散回故乡探亲。台湾返乡探亲团的团旗上写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的诗句。
1986年1月19日
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出国访问利结束
1985年11月16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32号导弹驱逐舰和综合补给舰组成的友好访问编队,在海军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率领下,从上海吴淞军港起航,应邀赴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南亚三国访问。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以来,首次派舰出国访问,也是海军军舰首航印度洋。这次编队出访,途经5个海区,穿越7个海峡,总航程1万多海里,历时65天。1986年1月19日,中国海军舰队第一次出国访问胜利结束。
1977年1月19日
中央正式确立“农业机械化”目标
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在1977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198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报告》,正式确立了这一目标。
1976年1月19日
邓小平的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
这是1976年1月19日的《时代》封面,“周的继任者邓小平“,右上角写着: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
这期封面图片选用了暗淡、阴郁、疑虑的色调,反映了美国以及美国人的集体心理状态。
不过,美国人的疑虑很快被打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3和1985年,《时代》周刊又在封面刊出了邓小平的头像,告诉世界,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经济成果给予了肯定和赞赏。
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并且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的《时代》周刊用了25页的篇幅介绍他。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逝世。3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在《告读者信》中称,能够两次当选该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只有丘吉尔、艾森豪威尔等少数几位世界领导人。
1946年1月19日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
1946年1月19日,远东盟国最高统帅部根据同盟国授权,公布《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宣布成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设立于东京,主要审判日本的战争罪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由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等11国代表组成。法庭从1946年5月3日开庭,到1948年11月12日,审讯历时两年零5个月,开庭818次,最后对28名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板垣征四郎、本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七人被判处绞刑。
1431年1月19日
郑和第七次远航“西洋”
587年前的这一天,我国明代杰出的航海家郑和率众二万余人,从南京下关出发,第七次远航“西洋”。后因海上遇风,至福建避风,直到同年底才正式出航。这是郑和最后一次出航。
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郑和统率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七下西洋——印度洋,持续28年之久。“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航海遍及东南亚一带至印度洋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标志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空前发展、明代中国发展至中国古代航海外交的巅峰,在中国古代中外关系史乃至全球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郑和下西洋——国家航海外交行为全面联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从海上给古代丝绸之路画了一个圆。
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郑和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国去世,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还有一些人,他们的名字和事迹永远载入史册——
1960年1月19日
中国第一个当众演讲的女性薛锦琴逝世
1901年3月15日,上海绅民近二百人聚集沪西张园,召开拒签俄约大会,当时年仅16岁的薛锦琴踏上台去,慷慨演讲,开创了中国妇女参与政治运动、公开演说之先河。
演说后不久,薛锦琴前往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学习教育。学成归国后,薛锦琴活跃于教育界,先后在广西大学、岭南大学等学校任教。抗日战争胜利后,薛锦琴去了香港,担任国华银行储蓄部主任。1960年1月19日,薛锦琴于香港九龙宝血医院安祥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1939年1月19日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何育杰逝世
从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教习开始,何育杰终生从事物理学教育事业。他和夏元瑮共同在北京大学为中国培养了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在中国物理学会,为审定中国物理学名词做了不少工作,晚年有译著两部,主要论著5部。
1940年,中国科学社设立了“何育杰教授物理学纪念奖金”,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物理学设立的奖金。
1929年1月19日
戊戌变法主要领导人之一梁启超逝世
梁启超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1904年1月19日
著名人类学家裴文中诞辰
裴文中(1904 01.19 - 1982 09.18),河北丰南人,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7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起主持并参与周口店的发掘和研究,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的发现者,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重要价值,是我国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及哺乳动物研究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736年1月19日
英国科学家詹姆斯•瓦特诞辰
詹姆斯•瓦特(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25日)英国发明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人物。
詹姆斯•瓦特于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简称“瓦”,符号W)。
(部分资料来源于《经典江苏30年》)
交汇点记者 龚倩 综合整理
编辑: 纪树霞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