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视觉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经过三个多月的采写和拍摄,庆祝吴江开发区成立30周年“创新达人”全媒体系列,和您见面了。这一系列所聚焦的群体,涉及益生菌、玻璃、新材料、智能汽车等二十多个门类,个个身怀绝技,个个是创新“达人”,他们为企业的壮大,不畏艰辛、踔厉奋发,在各自领域发热发光,也为吴江开发区的发展增光添彩。在采访和拍摄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他们的拼搏钻研精神所感动。让我们透过文字和光影,来领略创新“达人”们的风采。
张伟是山东淄博人,这与他身上那种阳光、爽朗、积极热情的气质非常相符。虽然来到吴江已近十年,但回想起2013年那段初来乍到的日子,还是记忆犹新。
2011年7月,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正式落户吴江。作为国内顶级研发团队,走到哪都是香饽饽,之所以选择吴江,清华汽车研究团队也进行了层层论证,重重衡量。吴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长足迅猛的经济发展诞生了足够长的汽车产业链,同时为汽车产业的发展积蓄了足够的能量,吴江的经济基础好,大型企业多,政府服务意识强,营商环境优越,这些都是让清华大学选择吴江的理由。作为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最早的一批研发骨干,随着各个业务板块研发中心的成立,2012年博士毕业后,张伟来到了吴江。
当这个来自北方的年轻人与莺飞草长绿意蓬勃的江南春天相遇时,不由分说地,都把对方写进了彼此的命运。
时光的镜头再往前推移,2003年,一场“非典”疫情突如其来,彼时还在石家庄某大学做老师的张伟和师兄合作研发的“远红外线测温仪”有了突破性进展,最远可以检测到50米外的人体体温。因为非典疫情,很多线下会议都取消了,但某部委必须召开一次现场会议,需要在入口处安置一台远红外测温仪。接到任务后,张伟和他的师兄从石家庄开车去北京,途中,一场交通意外袭击了他们。事情的发生也许只在那0.01秒,事后张伟才知道,如果他没有及时系上安全带,如果安全气囊没有打开,如果驾驶台上放了一个香水瓶,如果他们开的不是一辆性能优良的高级轿车,如果……所幸的是,所有的如果只是如果。躲过一劫的张伟在心里后怕不已,同时也在心里牢牢植下了一颗为安全驾驶贡献价值的种子。读博时,张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汽车工程系。实现“道路交通零事故”也成了张伟的事业方向,并成立了专注人工智能车载及智慧交通应用的企业——清研微视。
有研究报告指出,90%的科研成果还没走向市场,就被埋没在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过程中。因此,一项创新成果从实验室样品到进入市场落地为商品的过程,常被人们称为“死亡之谷”。虽然有着清华大学强大的学术背景,看起来也顺风顺水的清研微视同样经历过“死亡之谷”的艰辛摸索,特别是在创业之初。研发有周期,可能很多年都不会产生经济效益,但公司要发展,团队要壮大,产品走向市场是必然。张伟深知,这一路,任重而道远。
张伟记得,那是2014年,清研微视已经有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图像识别技术特别先进。张伟决定让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建立自己的造血功能,促使公司可持续发展。他把目光投向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智慧交通,特别是智慧公交。但这条路并不平坦,张伟直言,在技术研发时,往往是单点突破就行,但是要想变成产品,则要关注整个产品的性能,以及消费者的可接受性、体验度。“在利用图像识别技术来检测疲劳时,还可能面临阳光直射、眼镜反光、驾驶员佩戴墨镜等情况。”“用户关注的内容和学术关注的内容往往有巨大的差异。”但是,经过大量调研,反复实践,终于突破了一道道难关,获得了一张500万的订单,这是公司接到的第一张大单,让张伟和同事们欣喜不已。从此,清研微视走出了“死亡之谷”,当然,这与清华汽研院的孵化密不可分。清华汽研院的人才密度高、研发能力强,并长期致力于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在产品的前期阶段,清华汽研院的研发力量给了我们巨大的支持,推动我们的产品从技术成长为可以产业化的水平”。张伟说,“今天的高技术就是明天的成熟技术,可能就是后天的淘汰技术,只有不断创新迭代,对未来客户、市场潜在需求做好积极、充足的技术产品储备,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创新才能真正引领未来。”
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张伟充满深情,他说中国是一个汽车大国,仅营运车就有1500万辆,有2000万的司机,这后面就是2000万个家庭,交通安全,重于泰山,关系到千家万户。研究表明,如果能提前一秒预警,就能减少90%的交通事故。“交通安全零事故”,正是张伟和他的团队孜孜以求的目标。
经过十年的长足发展,清研微视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公司的合作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与汽车生产厂家深度全方位的合作,陕汽、江铃汽车、东风、徐工等大型企业都是他们的客户。二是与运输企业合作,比如公交车公司和物流公司。在张伟看来,能学以致用,为社会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就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
时光如白驹过隙般,飞逝而过,十年,也不过一瞬,何况是如此忙碌而充实的十年。对于适应能力超强的张伟来说,无论是气候水土还是文化习俗,他都已经很好地适应,他特别喜欢吴江的水文化,以及蓝天白云绿意葳蕤的良好生态环境,吴江,成了这位清华博士的创业热土,也是他的第二故乡。当然,更让张伟感叹的是当地政府保姆式全方位的服务,优质稳定的营商环境,才是真正促使吴江经济的长足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可靠保证。最后,张伟谦虚地说,清研微视是中小企业,需要获得政府更多的关注,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他们才能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在创业的天空里自由翱翔,同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出品 王牟
监制 查旭东
策划 庾康 陈若峰 薛维付
统筹 范锋 单峰
撰稿 李红梅
摄影 朱永锋
视频 李丹 潘飞
设计 朱丽
【往期回顾】
吴江开发区创新“达人”①丨吴勤芳:携梦奔跑19载 引领中国铸造行业智能化
吴江开发区创新“达人”②丨方曙光:不轻言放弃,一直走在追梦路上
吴江开发区创新“达人”③丨易新:肺癌诊疗技术的引领者
吴江开发区创新“达人”④丨成波:校地合作,科技成果“裂变”出一个新产业
吴江开发区创新“达人”⑤丨徐炜政:化学“反应”他的人生梦想
吴江开发区创新“达人”⑥丨李磊:绿色新能源汽车的“先行者”
编辑: 魏林娜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