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吴江开发区位于长三角核心位置的苏州南部,总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吴江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苏州南部的现代新城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吴江开发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智能装备产业集聚区、中国沿海地区最佳投资地之一。在吴江开发区升级国家级10周年之际,我们通过这个系列视频,解读区内企业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和蒸蒸日上的发展面貌,展示吴江开发区正奋力迈向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和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决心和信心。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江苏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7亿元的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开启加速模式。4月签约,9月有望开工建设。
“国内益生菌市场长期被少数国外跨国公司所垄断,1000吨左右的市场规模国内产能只有100吨,婴幼儿益生菌菌株100%靠进口,乳制品添加的益生菌也有95%左右被国外企业控制。”微康生物董事长方曙光说,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改变这一局面,一定要发展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益生菌,用“民族菌”圆益生菌行业的“中国梦”。
受这一使命感的强烈驱动,2013年,方曙光来到吴江开发区自主创业,注册成立微康生物公司。
生物工程领域拼的是人才技术和资金实力。微康生物看准方向,在开发区帮助支持下,广揽人才,勇于投入,500多人的员工队伍,本科以上学历超过60%,研发团队近百人,与两位院士合作,设立了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公司2014年正式投产,第二年就基本实现盈亏平衡。2017年,被苏州市认定为瞪羚企业,2018年进入苏州独角兽培育企业行列。
技术创新,始终被微康生物当作成长动力和核心能力。公司专门成立益生菌研究院,每年把销售额10%的2000万元左右用于研发。目前已拥有5株专利菌,申报发明专利70多项,授权11项,建立1万多株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菌株资源库。
要在行业拥有话语权,有了自主知识产权,还有顺利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并且确立规模生产优势。目前,微康生物益生菌年产量保持在50吨左右。因为微康生物的快速崛起,国外企业生产的益生菌在我国市场上高高在上的价格已大幅下降25%。微康生物相关负责人表示,待二期工程投产,益生菌年产能将新增200吨。下一步计划,将力争在吴江开发区打造一个微生态产业园,在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的同时,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做成一个特色产业。在规模化生产中将益生菌成本压到最低,最终实现让每个中国人都吃得起的愿景。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于微康生物而言,更多的是机遇,更多国人开始关注了解益生菌、消费益生菌。从2月起,公司订单就排到了5月份,国外订单也翻番,每天满负荷生产,工人两班轮值,十几条产线停工不停线,一季度出口同比翻番,公司全年销售也有望实现翻番,达到3亿元左右。
作为一名来吴江开发区创业的新吴江人,方曙光用三个词来概括对投资环境的感受和评价。一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真正形成了亲、清政商关系,企业可以放心经营;二是“艰苦创业”浓厚氛围,一批地标型民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无论老吴江人,还是追寻梦想的新吴江人,在这里都可以去拼搏进取。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全面实施,每家企业甚至每个人都有了一个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历史性机遇。身处这个黄金机遇期,对未来满怀期待,对发展充满信心。
监制:范建龙策划:庾 康 金海洪 陈若峰 统筹:薛维付 协调:袁永亮 孙智峰 凌 滔 张培元撰稿:邵生余摄制:曹凯琪 刘 璐 赵亚玲
往期链接:
1.中达电子:和吴江开发区结成“命运共同体”
2.瑞仪光电:纳税贡献领军企业
3.高创电子:精益管理,提质增效
4.群光电子:在“家里”创业,安心舒心
5.亚旭电子:优质营商环境成就企业高质量发展
6.飞旭电子:多元布局“笑傲江湖”
7.英格索兰:员工政府股东都满意的企业
8.万宝至马达:小马达也有大动能
9.崇德碳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踏过难关奔向光明未来
10.绿控传动:靠创新实现跟随变超越
11.康宁:产品宽度就是竞争力度
12.众合生物:“源头创新”赢得未来
编辑: 刘璐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