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视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重要板块的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如何在“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先行之“先”,当好示范之“范”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新华日报全媒体记者摄制了“百人说汾湖,来看一体化”系列短视频,通过生动多彩的镜头,带您与这里的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这块令人神往的土地上发生的喜人变化。
“我们东联村是西晋文学家张翰的故里,清朝时,流传着一句话,‘周庄一个镇,不及许庄一个陈’。”走进东联村,东联村党委书记朱英将许庄自然村的历史文化娓娓道来。
东联村位于汾湖高新区(黎里镇)东北部,下辖树巷上、枫里桥、新村、许庄、华字5个自然村和莘东新村新型社区,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漫步东联,这里宛若一个大花园,满眼皆是绿意葱茏的草木,木质栈桥蜿蜒曲折,苏式亭子庄晓亭点缀其中。石雕照壁镌刻着“秀美许庄 幸福东联”八个大字,在粉墙黛瓦的错落民居间特别显眼。驻足水墨墙绘前,自然涌起的“乡愁”在心头久久流淌。
莼鲈之思,一个“乡愁”的舞台
东联村历史沉淀深厚,藏着讲不完的“乡愁”故事。“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写下《思吴江歌》,留下了“莼鲈之思”的典故。这位大文学家的归隐之处就在东联村。2019年,村里建设的张翰纪念馆对外开放,以此展示张翰生平事迹,传播莼鲈文化。
2022年初,东联还建起了乡愁馆,成为新时代新农村里承载记忆和乡愁的人文历史宣传平台、优秀乡土文化遗产传承地、江南民俗风情展示窗口。
东联乡愁馆以“田园·家园·乡愁”为主题,按“回忆乡愁——回温乡愁——回味乡愁——又见乡愁”的主线来布展。展厅展陈内容跨越时空,从村史溯源、农业生产,到乡贤文化、文明风尚,从技艺传承、桑梓情怀到乡风民情、乡愁难忘,以文字、图片、影像、实物等多种形式再现乡村的过往和当下。
从张翰纪念馆到乡愁馆,东联村已成为市民游客了解乡情、留住乡愁、缅怀乡贤、传承文明的重要场所。
特色产业,一条“强村”的路子
物业经济是东联村的传统产业,十多年前,东联村紧抓镇建村购的机遇,大力发展物业经济。朱英介绍,东联村集体拥有物业资源5万平方米,近几年,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此创业的中小企业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给村集体经济注入了强劲活力。
与此同时,以“乡愁”为主线,农文旅产业也在东联村起飞。
近年来,东联村以环鼋荡美丽乡村群建设为契机,以许庄自然村为重点,整合周边闲置民房,充分挖掘本村特色乡村文化资源。并依托临近“曲水善湾”的地理优势以及“莼鲈之思”的典故效应,打造集田园休闲度假、民俗文化体验、生态农业观光等于一体的农文旅项目。
“我们借力环鼋荡美丽乡村群建设和张翰的名人效应,将许庄自然村打造成为了吴江‘乡愁第一村’,为发展乡村旅游业赢得了机遇。”朱英说,2021年,村里又重点实施“新驿小馆”项目工程,打造“家的味道”老灶头,在农家乐方面探索实践,产业经济有了新路径。
物业经济与农文旅产业比翼齐飞,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近十年来,东联村村级经济稳定性收入均超过1000万元,2022年更是达到了1695万元。
开辟岗位,一首“富民”的歌曲
村级经济的壮大带动着村民走向共富。
十多年前,靠近东联村的太阳湖花园小区建成,吸引了不少上海人在此置业。之后,村里与小区物业达成合作,小区工作岗位大多提供给东联村村民。村民陆菊珍说,她已在小区服务多年。土地流转后,村里将大量的物业岗位留给本村村民,让他们不因失地而失业。另外,村里每年都将厂房租金的一部分用来分红,2022年村民分红近400万元,人均1000多元。
东联村还坚持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整合改造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合作社、农业经营单位、种植大户,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东联村有专业种粮大户6名,农民合作社3个,形成规模的农业经营单位5家,这一创新型农业经营方式,让从事农业的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经济基础带来了民生事业的跃升,老人慰问金、学子奖励金、大病救助金等一系列惠民政策,让村民的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将群众的“表情包”,转化为工作的“风向标”。近年来,东联村推进老年福利普惠化,建设完善莘东新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基础设施、免费接送老年人至吴江五院体检,同时,密切关注企业和出租户的消防安全,联合网格员走访企业与出租户,开展消防演练、协助完善消防器材配备等。
在“强村富民”的路上,东联村乡村振兴的步伐不断加快,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州市先锋村”“苏州市康居特色村”等荣誉。
出品
汾湖高新区管委会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
监制 张炳高
策划 庾康 蔡绍广 孙静
统筹 沈锋锋卜亚楠
视频 曹凯琪 王诗宇
撰稿 韦利红
后期 曹凯琪
往期回顾: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①|上海医生来看病,真棒!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②|一体化,办事更方便了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③|深化联合河长制 水更清澈岸更美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④|苏州南站,了不起的大工程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⑤|一体化,更“通”更“畅”了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⑥|溢彩流光慢行桥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⑦|三好村:别致的“曲水善湾”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⑧|元荡村: 神奇的鱼菜共生
编辑: 朱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