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视觉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先行启动区重要板块的汾湖高新区(黎里镇),是如何在“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先行之“先”,当好示范之“范”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新华日报全媒体记者摄制了“百人说汾湖,来看一体化”系列短视频,通过生动多彩的镜头,带您与这里的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这块令人神往的土地上发生的喜人变化。
多年前,在一条幽深的江南弄堂,传出了“阿要买黎里辣脚呀、阿要买黎里辣脚呀”声声的叫卖声,悠长而又动听,响彻了整个长弄。至今回想,印象深刻。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黎里人的早点除“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外,就剩蜜饯一类的零食了。而既能当菜,又能当休闲食品的美食却不多。
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黎里的一种凉菜“辣脚”,其实就是“辣鸡脚”,慢慢地浮出水面,悄然面世。人们觉得新奇又解馋,黎里辣脚马上风行了整个黎里古镇及长三角一带,在黎里卤菜行列中脱颖而出,名声在外!由此,黎里辣脚、油墩、套肠成了黎里美食的主打特产:“吉祥三宝”。
黎里辣脚,也有的地方称为“凤爪”。各个地方制作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有的泡制成凉菜,辣辣的;有的油氽成虎皮爪,香香的。口味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爪子还分无骨和有骨两种,在小小的鸡爪上做足了文章。
而黎里辣脚的诞生似乎也并不复杂。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位上海的凉菜师傅来到黎里,黎里的苏阿大师傅向他学卤菜,其中就有一种凉菜叫“辣脚”。那时20多岁的王占修在苏阿大店里打工,学了二三年后,他和妻子也开始自主创业了。
创业是一条艰辛的道路。王占修夫妇从推个三轮车在河边摆摊开始,到后来开了一个几平米的夫妻小店,终于有了一个“避风港”。到如今,在黎里古镇的浒泾街闹市开了一家“王记辣脚”专卖店,顾客盈门。一路走来,笔者是见证人,也是一个忠实的“粉丝”,隔三岔五会买点辣脚解馋。
今年,王记辣脚店传来了喜讯,他们的后厨被评为江苏省“名特优”小作坊。如今,除了黎里总店,已迅速扩展到盛泽、吴江、苏州等地7家分店。
小小的辣脚有名堂呀!据说从选料、加工、配料、火候等各方面都十分讲究,马虎不得。选用重量35克左右、肉质饱满且无伤痕无脚垫的鸡爪,清洗、焯水,煮到出油,撇出浮沫和油水,凉水冷却。接着给它做“美甲”,剪掉鸡爪的指甲和掌心处的老茧,反复用水搓洗,洗到无油花,再下锅烧煮半小时。火候和时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时间太长,鸡爪太烂没卖相,反之则生硬啃不动,影响口感。
鸡爪冷却后,浇上由黄酒、辣酱、白醋、香叶等十几种调料熬制而成的汤料,再洒上蒜泥、香葱、生姜、辣椒末,搅拌均匀,静置食用。
一般夏天浸泡二三小时鸡爪即可入味,冬天则需浸泡得久些,约四五个小时。经王占修改良的黎里辣脚,口味微酸、微甜、微辣,这样酸酸甜甜,更适合江南人的口味,让你回味无穷。
黎里辣脚口味独特,色彩也夺人眼球。红红的辣椒末、碧绿的小葱花、洁白的蒜泥一经撒在辣脚上,非常有视觉的冲击力,让你馋涎欲滴,真是挪不开步了。
所以,只要是来黎里古镇的游客,一眼望去,手里拎的往往是一盒盒辣脚。他们给亲朋好友带去尝一尝,黎里辣脚成了必选的礼品之一。也有来游览的三五好友,索性找一个石条坐下来,一边欣赏着江南水乡美景,一边啃着美味的辣脚,海阔天空地神聊,不要太惬意呵。
酸酸甜甜的辣脚,魅力无处不在。历经三十多年的洗礼、改良,让创业人坚守,是不容易的,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们自知了。他们欢乐过、也烦恼过,徘徊过、也迷茫过,起起伏伏,一直走到了今天。王占修的儿子说,现在为了安全第一,古镇上的饮食店统一规定烧电磁炉,他父亲清晨二点多就要起床准备烧制了,一切又得慢慢地适应。他们始终明白,有付出就有回报,先苦后甜的道理。
如今,他们三十多年的坚守,获得了诸多殊荣。2013年,王记辣脚亮相CCTV-2《消费主张》节目;在2016年“苏州游礼”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得金奖;2020年,王记辣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地产美食”; 2021年又获评苏州市消费者满意单位。王记辣脚店也成为苏州地区一家知名的网红店,每天生意火爆,深受大众的喜爱。
出品
汾湖高新区管委会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视觉中心
监制 张炳高
策划 庾康 蔡绍广 孙静
统筹 沈锋锋卜亚楠
视频 魏林娜 赵亚玲
撰稿 殷秀红
后期 魏林娜
往期回顾: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①|上海医生来看病,真棒!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②|一体化,办事更方便了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③|深化联合河长制 水更清澈岸更美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④|苏州南站,了不起的大工程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⑤|一体化,更“通”更“畅”了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⑥|溢彩流光慢行桥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⑦|三好村:别致的“曲水善湾”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⑧|元荡村: 神奇的鱼菜共生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⑨|东联村:搭建“乡愁”舞台 唱响“强富”好戏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⑩|红旗村:虾仔红了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⑪|康力电梯:谁道青云不可梯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⑫|文明风溢杨文头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⑬|产业升级,智改数转,永鼎的新征程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⑭|游黎里古镇 静赏匠心非遗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⑮|六悦——长三角腹地的“宝藏”博物馆
百人说汾湖 来看“一体化”⑯|鲜得不得了的油墩
编辑: 朱丽
{{ article.sysDisTopic }} {{ article.title }}
{{article.sysDisTopic}} {{article.title}}